高密公共自行车
0536-2125757

新闻中心

永安行与哈罗单车合并 二线共享单车开始抱团取暖

  • 新闻来源: 法治周末
  • 发布时间: 2017-11-02

在共享单车急剧洗牌的背景下,业界分析,除了共享单车内部企业可能发生合并之外,出行类企业间也有发生合并的可能

  “寒冬”将至,共享单车行业合并的预言早已甚嚣尘上。继共享单车企业接连出现押金难退、停运出局之后,共享单车行业首例合并案终于出现。

  10月24日,永安行(75.640, 4.28, 6.00%)在官网发布新闻表示,其参股公司江苏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低碳科技”),与哈罗单车(即hellobike)母公司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钧正科技”)签署了协议,约定低碳科技受让钧正科技100%股权,双方业务将进行合并;10月25日上午,哈罗单车ceo杨磊确认了这一消息,并称他本人将出任新公司ceo。

  专家认为,永安行与哈罗单车的合并,于双方而言都是重大利好;随着共享单车进入洗牌期,共享单车企业会面临倒闭、收购合并、跨界转型三种出路,在摩拜与ofo“双寡头”竞争的市场下,第二梯队的共享单车品牌开始“抱团取暖”展开“抗衡”。

  那么,两者合并是否会撼动原有的共享单车格局,形成“三国时代”局面?激战过后,最终谁又能“一统江湖”?

  永安行“抱团”哈罗单车

  公开资料显示,有“共享单车第一股”之称的永安行,其总公司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,成立于2010年,作为市政单车服务商,核心业务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的销售、运营等;2016年下半年起,永安行开始在一二线城市布局共享单车业务,低碳科技作为永安行旗下参股公司,是永安行、蚂蚁金服、深创投等共同投资的共享单车企业。

  哈罗单车于2016年11月开始在杭州上线运营,至今已完成4轮融资,投资方有ggv纪源资本、磐谷创投等;最近的一轮融资完成于今年6月,获得威马汽车数亿元的b+轮融资。根据哈罗单车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,目前其已经进驻100多个城市,日均订单达到900万单,注册用户数量接近4000万人。

  永安行在官网表示,本次交易完成后,将进一步增强低碳科技在共享单车业务的市场竞争力。杨磊在内部信中表示:“本次合并完成后,哈罗单车将成为永安行及蚂蚁金服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,并将在共享单车、共享电单车、共享汽车等业务领域,推动和蚂蚁金服、永安行以及众多合作方的合作。”

  易观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王会娥向法治周末记者分析,有上市公司光环的永安行之所以选择增加其共享单车业务版图,是因为从事实来看,无桩共享单车模式,解决了长久以来市政单车没有完成的“出行最后一公里”的痛点,俘获了大量用户的心,在未来将进一步挤压有桩公共自行车的市场空间,成为短途出行的主流模式。

  “同时,随着各个共享单车企业不断向二、三、四线城市,甚至是非线级城市进行业务下沉,永安行作为有桩公共自行车服务商,未来其业务将面临较大的威胁,因此,扩大共享单车市场份额,是应对未来压力、进行业务转型的明智之举。”王会娥认为。

  对于选择哈罗单车作为“抱团”对象的原因,王会娥介绍,易观千帆监测数据显示,2017年9月,哈罗单车app当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325.3万,在共享单车企业中位于第四位;永安行app当月活跃用户数为104.1万,位于第六位。

  王会娥分析,哈罗单车位于共享单车市场的第二梯队,从车辆规模、用户规模来看,都具有不错的成绩;而且目前主要的一二线城市的共享单车已达到饱和,其他共享单车企业想在该领域扩大市场份额,可能性渺茫;而哈罗单车目前主攻二三线城市,永安行选择“抱团”哈罗单车,可助力其争夺二三线城市的市场份额。

  倒闭或成常态

  “hellobike这一年的发展可谓困难重重……我们几乎最后一个入局……但今天,我们不但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,而且,还拿到了决胜场最后一个游戏资格。”张磊在内部信的这段话,足以显示出共享单车赛道竞争程度之激烈、共享单车企业生存空间之严峻。

 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,在这场野蛮生长的共享单车赛道上,先后倒下了悟空单车、3vbike、町町单车等企业,而酷骑单车、小鸣单车、小蓝单车等则屡屡爆出押金难退的问题。

  艾媒咨询发布的《2017中国共享单车夏季市场专题报告》指出,随着一二线城市共享单车市场趋于饱和,中小共享单车企业在一二线城市上升空间遭遇天花板,单一的押金盈利模式无法支撑企业长期运营。在当前共享单车资本集结、巨头分庭抗礼、价格补贴激烈的情势下,融资能力受限、资金链断裂将成为压垮中小共享单车平台的主要原因,共享单车市场将迎来彻底洗牌。

 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,双方合并是一个双赢的局面:对于永安行而言,既可以化解单枪匹马入局的风险,又可以迅速扩大共享单车规模,缩短与第一梯队两大巨头的差距,提高资本市场、业界对永安行的认可和想象力;对于哈罗单车而言,目前第二梯队的成员,除了“缺钱”,还面临着扩张受限的压力,留给哈罗单车的选择并不多,合并能保全自己,不被踢出局。

  不过,王会娥也指出,虽然两者合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但在市场格局上,还是很难撼动头部企业的市场地位。根据易观千帆监测数据,2017年9月,摩拜单车的活跃用户规模是3707.6万,ofo的活跃用户规模是3620.1万,而其他“玩家”的全部活跃用户总数大约是1600万。

  此前,就有观点指出,共享单车未来的行业格局或将走合纵连横的局面:要么其他“玩家”联合起来与摩拜、ofo两大巨头抗衡;要么摩拜与ofo各自收购其他中小“玩家”,组建成阵营互搏。

  今年6月,有消息传出,摩拜单车将完成对由你单车的收购;不过随后,摩拜单车ceo王晓峰就回应,目前没有收购其他单车的计划。摩拜投资人、华平投资执行董事胡正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,单车租赁领域目前不会再现网约车领域不断并购的场景;因为头部厂商获得了大量用户,更小体量玩家的用户中,同时也是头部厂商用户的占比颇高——这显示出,用户更多是在找不到头部厂商产品的情况下,使用其他产品作为补充。

  “合并的可能性不会特别多,倒闭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。”互联网资深分析师张孝荣告诉法治周末记者,因为共享单车第一梯队的覆盖面已足够大,其他的中小共享单车企业,若还是在同一个市场进行拓展,没有与摩拜和ofo形成互补,那么还是不足以与两大巨头竞争,合并的意义不大,改变不了整体格局;根据互联网市场规律,更多的企业可能会直接退出该市场。

  巨头或在半年左右合并

  行业洗牌正在进行,但这波“倒闭潮”似乎还没有出现真正的赢家,包括摩拜和ofo。

  媒体报道,9月底,ofo的投资方、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表示,虽然ofo和摩拜占据了95%的市场份额,但每个月仍然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运营,唯有两家合并才有可能盈利。

  随后,摩拜和ofo分别否认合并“绯闻”,但也有观点认为,以网约车市场为例,当资本失去了耐性,看似再“不可能”的合并都存在“可能”。

  张孝荣就推测,摩拜和ofo最终有很大可能会发生合并:首先两者业务模式类似;其次资本也不会一直持续让它们烧钱运营;再者,摩拜和ofo现在最大的机构股东分别是腾讯和滴滴,这两家大股东之间也有资本往来,所以目前双方应该是处于“心照不宣”的状态。张孝荣预计,两者会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上半年发生合并。

  艾媒咨询ceo张毅也认为,ofo和摩拜有九成以上的可能性会发生合并,时间预期在未来半年左右。“如果双方再继续打价格战,其后果只会造成两败俱伤;结合诸多前车之鉴,如滴滴和快的、优酷和土豆等,可以得知,凡是大成本投入的,结果通常都是走向合并;未来半年左右会是合并的最好窗口期,因为前期投放进入市场的共享单车,已超过两年之久,不少单车已发生了损坏,进行维修将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资本应该也在考虑退出了。”

  王会娥则推测,除了共享单车内部企业可能发生合并之外,出行类企业间也有发生合并的可能。

  记者注意到,9月27日,摩拜单车与首汽约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用户可通过摩拜新版app呼叫首汽约车;10月27日,摩拜单车宣布与嘀嗒拼车达成战略合作,双方将在app接入、用户对接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。有观点认为,随着首汽约车和嘀嗒拼车相继接入,摩拜逐步向出行平台方向扩张。

  而在此之前,ofo也携手滴滴,开始做智慧出行组合。今年5月,ofo宣布上线“ofo开放平台”,面向全球合作伙伴开放api接口,合作伙伴可基于该接口将ofo的短途骑行服务集成至自己应用中;据悉,在前期试运行期间,“ofo开放平台”的api接口已经全面接入了滴滴出行。除此之外,ofo和摩拜还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。

  在张孝荣看来,无论是出行平台还是出行组合,都是为了给自己平台起到导流作用,获取更多的用户;而开拓海外市场,也是希望能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;因为待到主力决战时,谁的体量大,谁就占有优势,可能未来所占的股份就会越多,所以在此之前,双方都在积极地抢占市场份额、用户量、覆盖城市数量等。